一篇比较浅的血源诅咒设定分析
我今天一天都没干别的,把The Shadow Over Innsmouth看了两遍,一遍英文原版,一遍中文翻译版确保自己的理解没有偏差。
我看完的结论是,血源诅咒确有借鉴这部作品,但借鉴得非常极端,一方面是极为表象的借鉴,一方面是极为深层的借鉴。而夹在中间的故事压根讲得是两件事,乃至生物构造,并不存在所谓的“深潜者简直和渔村的怪长得一模一样”。怎么说呢,看完印斯茅斯的阴霾,个人并不同意主流分析所说的,渔村就是印斯茅斯的复刻。印斯茅斯没有提到深潜者男女构造有何不同,但渔村的怪命名倒是十分清晰,像是蓄意告诉玩家渔村是一个简单的原始社会分工:fishman(鱼人)活动于表层工作与保护村落, snail woman(蜗牛姑娘)藏在相对安全的洞穴里, fishman mage(鱼人魔法师)类似牧师的角色, fish dog(狗鱼)烦你用的, giant fishmen(巨型鱼人)强力保安。与印斯茅斯那个衰败却能明显看出曾经有过人类文明的村落来看,渔村更像是一个不存在于人间的、原始的海洋永生部落。
而且两个故事……无论是动机还是过程以及结局都很难对得上,它们讲述的是两个不同体系下的不同故事。如果非要说哪个线索让我想到了什么,大概就是结局那句The Deep Ones could never be destroyed, even though the palaeogean magic of the forgotten Old Ones might sometimes check them. 结合某些游戏里埋得很深的线索,对理解游戏剧情有点帮助。
倒是想要了解克苏鲁体系的读者可以优先看这部,叙事不那么晦涩。
先讲讲表象借鉴:命名。
没错你没有看错,人名几乎是照搬过来的。
Walter-Valtr,Lawrence-Laurence,Gilman-Gehrman
然后是地区命名,Y’ha-nthlei。熟悉吗,血源诅咒的Yharnam,Yahar’gul。
全都能在这一部作品里找到。
然后是深层借鉴:叙事。
线索都是零零散散看似毫无关系,但其中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看起来是一堆超现实幻想叠加在一起,却都发生在有一定科技发展的时代背景。魔幻的同时违和感却极低。而最终目的是让读者或玩家细思极恐。
最后讲讲洛夫克拉夫特的原著特点。
我刚刚接触爱手艺先生的大作不久,他的作品如果只是读小说真的会非常累,尤其是非英语母语读者去读。前期就是在走路看恐怖的风景,有时候语言壁垒会让人难以理解GRE词汇表述的恐惧。但是做成游戏就完全不同了,途中作为主角的你可以以第一人称视角切实领略那些具象化的恐惧,这也是它近期被挖掘出大量商业价值,吸引了更多人去了解他文学作品的原因。
感觉我看的这一翻译版本水准也不是特别高,也许因为那时候爱手艺先生作品里的专有名词还没有统一的中文翻译标准吧。但读他的原版小说真的很扩充词汇量,生啃一遍原版再吃一遍熟肉虽然慢了点,但已经算是我能找到信息量丢失最少的方式了。